第一步,先控制照片中你认为最不理想的区域。如果是曝光不足,那么就调整曝光;如果是亮度过高,那么就调整亮度。 “阴影”是控制较黑区域的层次和细节,而“黑色”则是控制最黑区域的层次和细节。很多时候,我们碰到大光比的照片,往往直方图左边会出现“撞墙且起墙”的现象。这时,就可以通过“黑色”进行修剪。拖动“黑色”滑块,可以使直方图中最黑部分“撞墙且起墙”的现象得以消除。
8 B- \9 n, c* P/ i“高光”指的是画面中较亮的区域,而“白色”则是指最亮的区域。注意:调整时一定要明确是要调整最亮的区域,还是较亮的区域;是要调整最黑的区域,还是较黑的区域。
“清晰度”指的是中间调的对比度,它类似于HDR当中的“细节”。加强“清晰度”,图片看上去会更加通透。如果参数加强得太多,画面则会显得对比过大,以致过度生硬。降低“清晰度”,图片会变得很柔和、细腻、润滑。一般来说,我们需要增加中间调的对比度的时候,可以适当增加“清晰度”,例如,人物沧桑的脸部、粗糙的纹理、粗犷的风光等,都适合增加“清晰度”;柔美的画面,例如,儿童、少女、柔美的风景等,就可以适当降低“清晰度”。在制作大部分的作品时均会增加“清晰度”数值,以使画面中间调的对比更加鲜明。 “饱和度”指的是颜色的鲜艳程度。它是控制全局的,既可以通过增加“饱和度”把照片的颜色变得很鲜艳,也可以减低“饱和度”,将照片变成灰度图。一般来说,当我们要增强风光摄影作品或其他彩色摄影作品的鲜艳程度时,可以适当增加“饱和度”。在常规情况下,饱和度的增加最好不要超过+30,否则照片的颜色会过于浓郁。 “自然饱和度”是指中间调区域的饱和度,或者可以这样理解,指的是图像中那些颜色不是特别鲜艳区域的饱和度,因此,我们应以增强中间调的“自然饱和度”为主,以获得相对比较自然的视觉效果。
" H# \' P0 j& a {
0 a! F( e9 F7 t6 F! j+ U. D2 i0 u. _- K6 v% }+ H: y$ l+ c8 x
# B% A. F, i# u1 F3 E" ? |